方案概述
在電力市場化改革、燃料及人工成本上漲、環保管控嚴格、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下,發電領域競爭日趨激勵,只有深度優化,以技術及管理的創新為驅動,在外部積極開拓創收渠道,擴展售電(熱)市場,增加收入來源,在內部推行精益運行,節能降耗,才是發電企業生存下來并長期保持相對競爭優勢的現實路徑。
作為科技結合發電企業需求與市場發展趨勢,提出完整的智能電廠解決方案。基于私有云、數據挖掘等技術,建立企業級大數據平臺。以大數據平臺為具體支撐,MIS 作為核心卓越經營管理平臺,SIS 作為核心精益生產管理平臺,輔以涉網服務決策、熱電聯產決策、智能煤場、摻燒和采購優化等專業子平臺實現生產經營高度一體化;以智能優化控制系統與性能評估為基點,逐步實現發電生產全程優化控制;以無線實時智能可視管理系統為直觀智能監控平臺,全面整合智能巡點檢等功能;以重要設備在線故障診斷與智能預警系統為基礎,形成設備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;以智能環保系統為煙氣全流程監控平臺,實現節能、降耗、減排;以智能供熱系統為指導,實現安全高效供熱;以智能決策系統為參考,實現電廠更安全、經濟、環保、高效、規范運行,實現卓越運營。
方案特點
l 達成一個目標:輔助電廠實現卓越運營,根據目前電廠的實際裝備水平,勞動生產率提高5%, 生產應用成本降低10% 是切實可行的;
l 建設兩個體系:技術支撐體系和標準化體系,打造一系列高效產品作為支撐,逐漸實現標準化;
l 堅持三條主線:實現生產經營高度一體化、全程優化控制和設備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;
l 體現四個特征:呈現全面感知、管控一體、預測預警、科學決策四個顯著特征;
l 具備五化體現:實現自動化、數字化、集成化、模型化、可視化;
l 打通六個環節:實現生產管控、供應鏈管理、設備管理、能耗管理、HSE管理、戰略管理等環節 的互聯互通,消除信息孤島;
l 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:智能電廠的建設可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,提高備件庫存準確 率,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和檢修周期,提高設備使用率,降低故障次數,減少非停時間,提高管理 效率,從而降低生產成本,擴展收入渠道,提升企業競爭力,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